瀏覽次數: 發布時間:?2017-05-16
黃芪種植方法:用種子繁育。冬前播種和春天播種均可。冬前在霜降立冬節,春播在春
分至谷雨節。需注意的是,種子硬實較多,吸水力差,出苗率較低,故應掌握采種季節和采種期。在種子呈褐色時采收,種子老熟變為黑色帶斑點時則成為硬實,很少發芽,為提高出苗率,播種前應作催種處理。將種子浸于50℃的溫水中,隨時攪拌到涼,加水量心浸種子為度,浸泡6—12小時后將種子撈出裝入布袋催芽,而后播種。黃芪種子一般3天出芽。如不能及時播種,會造成損失,所以一般不做催芽處理直接播種,但事先作好發芽試驗。畝用新種子1—1.5公斤。
黃芪播種前選地勢高、土層深厚,排水良好、滲水力強的沙質土壤,施足底肥,翻耕細
耙,做成寬、畦整平,澆水過3—5天后,能入畦操做時,用鐵耙摟平畦面,按行距23—27厘米開2厘米深的淺溝,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里,用大鋤角順溝推一遍,將種子與溝底濕土緊密結合在一起。再將畦面活土摟平摟細。因品種不同,有的第一年只生莖葉,不開花結籽,二年后才開花結籽,有的品種當年開化結籽。人們習稱硬桿和軟桿黃芪。
黃芪的田間管理: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;出苗后要少澆水,多松土,以促使根系下扎。
苗6—7厘米時株距10—13厘米定苗。苗高17—20厘米時進行追施,每畝施硫酸銨10—15公斤,發酵餅肥25—40公斤。將要開花時需水量逐漸增多,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,種子于小暑成熟,這時應少澆水或不澆水。如果雨水多,應及時排水,以防爛根。
黃芪主要病蟲害:7—8月易發生紅根病(也叫黃花紫紋羽病),蟲害有鉆心蟲和地老
虎,對病治療。
黃芪收獲方法:
種植當年秋后或第二年秋后,地上莖葉枯萎時用秸稈還田機打碎,然后用眾合黃芪收獲機將根挖出,新鄉眾合黃芪可以將黃芪挖出來,經過多次分離漏土,挖出來的黃芪很干凈,1.6米寬的機器,一天可以挖30多畝黃芪,人工撿拾后,曬干,捆成小把出售。一般當年畝產干品250—300公斤。